【東網之星】千里馬“變型記”
發布時間: 2015-11-20 15:45:31
三年前剛入職的吳蔓莎怎么也沒想到“產品”會成為自己今后的夢,會變成自己職業激情的來源、努力的方向,并能讓“銷售管家”在自己負責3個月后入圍今年“6·18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”6家精選物聯網技術代表產品之一。她的努力和成長令人刮目相看。
早在2012年,英語專業畢業的吳蔓莎還只是新東網總裁秘書,因為專業優勢,被安排與新加坡子公司進行業務對接和跨部門溝通。在她看來,當時能有一份專業對口、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就是自己大學四年最好的收獲。
然而兩年后,當吳蔓莎擔任首席運營官助理并兼任市場部專員時,第一次接觸到公司的產品,從一個產品的誕生到規劃包裝,漫長周期的相生相伴,讓吳蔓莎感到新奇與滿足。至此,她的內心植下了一顆小小的夢,一個關于產品的夢。
伯樂賞識
韓愈在《馬說》里寫到“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”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,而是發現人才的人。很幸運,吳蔓莎在職場迷茫期,輾轉糾結之際,遇到了人生一位重要的伯樂——曾總。
2015年3月,公司為了向產品型企業轉型,實行戰略調整,成立產品部,深挖產品線,與主營業務構成競爭優勢。與此同時,產品部需在研發與市場之外獨立組建團隊。這時,分管產品部的新東網高級副總裁曾忠誠找吳蔓莎談話,認可她是一位可塑之才,鼓勵其轉型,加入產品部。
“當時曾總給我畫了一幅藍圖,說產品是公司今后發展的方向。成為產品經理要往兩個方向努力——技術和營銷,要比技術更懂銷售,比銷售更懂技術。并且,還要學習各種崗位相關的技能。”聽完曾總的一番話,吳蔓莎像被打了雞血一樣,內心滿溢激情。認真考慮了一周后,吳蔓莎抱著挑戰自我和不斷學習的心態,加入產品部,也為了圓自己的夢。
轉型陣痛期
剛成立的產品部尚未成熟,每個成員都必須跟著項目一起成長,在需求調研、UI設計、產品測試等方面不斷摸索。雖然吳蔓莎剛加入產品部的第一個月,基本處于熟悉產品流程的階段,但因為專業不熟悉與工作經歷不足,技術短板凸顯。憑借對產品的一腔熱情,吳蔓莎主動學習,從用戶體驗與競品分析出發,把自己當成最終用戶,站在用戶的角度不斷提出產品優化方案。
根據以往流程,新開發客戶或軟件版本變更時,公司會制作相關操作手冊。但大多數用戶不滿足于操作手冊的文字描述,要求公司提供現場培訓。對此,吳蔓莎提出錄制操作視頻,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操作步驟,并主動提出自行錄制。因為吳蔓莎的這次大膽嘗試,不僅降低了現場培訓的投入,而且增加了客戶業務開通的及時性,助推公司產品迅速進入市場。
2015年4月,“銷售管家”銀鷺試點項目啟動,吳蔓莎主動要求配合技術部門,出差廈門進行客戶需求調研。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調研期間,她和項目組成員不斷地與客戶方的需求部門、技術部門、使用部門、管理部門進行積極溝通,雖然遇到了一些不配合的客戶,但她及時與部門領導反饋,協調解決方案,最終輸出了該項目的需求文檔,為產品規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。
千里馬的速度
于常人而言,轉型的陣痛期可能需要持續一年甚至更久,而吳蔓莎僅僅用了半年,并憑借不斷學習,提升自己在產品經理崗位上的技術短板,尤其在項目管理及產品管理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。
2015年6月18日,吳蔓莎協同市場部,攜“銷售管家”產品參加第十三屆中國·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。“銷售管家”產品憑借技術創新與優秀應用獲得了福建省經信委的肯定與信賴,在數百個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。經過吳蔓莎的積極溝通及創新豐富的產品資料,“銷售管家”最終成為福建省物聯網技術代表產品之一(僅6家企業)參展。此次參展成效顯著,“銷售管家”在行業中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,并以一種全新的形象展示了新技術。
產品是不斷迭代的,產品經理的技能也需要不斷錘煉。“產品經理要求的是綜合素質。它是水桶,沒有短板,哪塊是短板你就要補。產品經理也是一個潤滑劑。產品流程的每個部分都是獨立,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是讓各個部分轉起來。”產品部總監卓榮在肯定吳蔓莎角色轉換成功的同時,對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目前,對于吳蔓莎而言,自己正朝著產品經理的第二階段奔跑——提升綜合能力,讓自己“往前能對客戶,往后能對研發,把產品線帶出好業績”。這是她個人的夢想,也是產品部的目標,更是公司向產品型研發轉型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