漲姿勢·漲能力
發布時間: 2015-12-04 15:03:21
什么是微學習?即碎片化學習,隨時隨地學習,想學就學。
這世界最讓人絕望的就是“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。” So,還等什么呢?讓我們一起“哐茲哐茲”燥起來吧!
隨著2015年幾場大型公開課順利落幕,對人力資源部而言,培訓的活兒還沒結束呢。相比組織培訓,后期的培訓訪談和培訓效果評估更為關鍵。令人欣喜的是,在接受訪談時,參加《卓有成效的互聯網產品管理》課程的童鞋,話匣子一打開便滔滔不絕,感慨收獲頗豐。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都漲了哪些姿勢,漲了哪些能力吧!
1、產品部【江波】
參加課程:《卓有成效的互聯網產品管理》
我漲知識啦:
◆產品團隊的定位
產品團隊的組建需要UI、交互人員、產品上線的運營團隊。目前產品對于相關的角色是缺失的,如UI及體驗優化等能力。產品經理需要關注產品級的售前工作,而非產品的售前工作需獨立的部門進行支撐。這樣能保證產品經理更專注于產品本身工作,而不會使工作碎片化。
目前我司對產品的度量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,各方面的人員還沒有將產品的相關信息匯總給產品經理,進行統一分析,使得產品經理的眼界頗受制約。
通過培訓,我認為今后我司將往產品化分公司的體系發展,形成各種產品子公司。目前我司需要建立一套新東網產品標準過程,投入專人專項梳理出來。磨刀不誤砍柴工,我認為這事情還是很有必要組織專項投入。
◆對于需求工作的理解
目前產品經理對于需求缺乏一個標準的分析工具。通過培訓引入了$APPLEAS需求分析工具,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及分析功能性需求及非功能性需求。在此基礎上產品部將引入EA(UML統一建模工具)結合RP(界面原型工具)來進行統一的需求管理,形成標準化的需求材料。目前這部分工作已經展開進行。
2、產品部 【孫穎】
參加課程:《卓有成效的互聯網產品管理》
我漲知識啦:
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
可建立系統的周期管理,在每個節點上控制產品生命,提前根據市場動態預判產品的生命周期。互聯網的產品生命,并非可以按照初期——成長期——成熟期——衰退期進行,更多的是并行,這就要求加強對市場和行業的觀察,提早確定產品周期,可以降低風險和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費,但是目前我們在市場和行業的信息收集及整理程度上存在不足,需要健全以適應市場。
◆產品需求管理
我們現有的需求都是通過項目團隊來獲取的,且沒有可行渠道將信息傳遞至產品部,這就導致在需求的分析上更多的是偏向客戶需求而非可行性需求,沒有經過需求的分析和互相溝通。我們沒有需求采集的流程和方法,應該重視的不是采用何種工具分析需求,而是應該從源頭做起,先建立需求收集的渠道,才能不斷完善,確立最終適合我們的產品需求分析方法。
◆產品規劃管理
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是,不夠系統地針對一個產品做詳細的規劃,更多的是以項目周期、以客戶需求為基準做產品規劃。然而,互聯網產品的規劃卻是在經過市場分析,確定方向后做出的整體規劃,是指導產品發展和繁衍的路徑。例如,日本的動漫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除了動漫之外,動漫的產品線做得很好,不但有畫冊、手辦等,還有一些簽售會、Cosplay等活動。其實產品的運營是對產品線的補充,產品線本身也能凸顯出產品規劃的方式和方法應該是不受限的,應該以擴大影響力、輔助運營實施為指導綱領。
◆產品策略調整
在我以往對產品的學習當中,更多的是以互聯網為基準,學習如何在不同的階段調整自己的產品策略。一初期產品:重點是找到產品最核心的功能和目標用戶;二成長期產品:核心功能優化和快速吸引用戶;三成熟期產品:核心功能極致優化和在核心功能以外找到新的增長點;四衰退期產品:核心功能更替和產品功能拆解利用。一個再好的產品也會面臨被時代淘汰的命運,如何做好產品的回收利用其實在傳統行業上并不罕見,我們要做的只是如何利用。
同時,我們也要加強自身的素質,不但要學會分析,也要學會規劃,不但要會想,還要會做。真正的產品人是理性的、感性的。理性地分析用戶需求的合理和不合理,感性地尋找產品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東西,投入到UGC的浪潮中。學會分享和創造,好的產品不是封閉的,是開放和共同進步的。
致燥起來的童鞋們:
如果你有夢想,守護它。 當人們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時候,他們就會說你也同樣不能。既然有了目標,你就要努力實現。----《當幸福來敲門》
在這2015年的“以巴”里,讓我們不忘初衷,繼續向前奔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