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東網“智慧倉山”APP直通農田,實現精準管護
發布時間: 2017-04-01 15:14:03
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,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,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,持續推進中低產田改造。今年來,福州市倉山區以特色農產品茉莉花為主題,打造田園融合的生態保護綜合平臺,給每塊永久基本農田貼上二維碼,聯上“智慧倉山”APP,進行動態精準管護,在落實中央文件精神上走在了前頭。
用園林圍住農田
3月15日,記者隨福州市國土資源局倉山分局副局長李翔、耕保科科長唐建軍等驅車前往帝封江堤外實地采訪。
帝封江堤外區域位于倉山區南臺島東南側,介于環南臺島濱江休閑路防洪堤外側與烏龍江水體之間,全長約8公里。《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-2020年》中該區域土地規劃為生態綠地。據初步測算,該區域內土地面積共2395畝,其中農用地1431畝(含永久基本農田569畝)。
“那就是南臺島濱江綠化工程項目,原選址總用地面積約668畝,功能定位為休閑運動公園。”站在堤上,李翔指著堤外一工程項目介紹說。然而,當看到第一份工程設計圖紙時,他們著急了,因為區域內有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,工程在設計上將涉及的區域進行了剝離,只好采取圍繞其建設棧道的方法,整個公園因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分布而缺乏統一風格,設計難度也非常大。
“對此,我們主動與業主和設計單位進行了對接,提出了‘田園一體融合’的思路,在不改變農業生產原貌的前提上統一設計,將項目建設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相結合,保護好永久基本農田耕種條件和質量,栽種具有福州特色又有景觀效果的茉莉花,讓‘茉莉飄香’的永久基本農田成為鑲入公園的明珠,用園林圍住農田,讓農田添姿增彩,形成一體化的田園景觀,建設具有福州特色的生態田園郊野公園,打造田園融合的生態保護綜合平臺。”李翔指著新設計的圖紙對記者說,這一思路得到倉山區委、區政府的支持,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。
“互聯網+”精準管護
除了給永久基本農田準確的功能定位外,倉山區還在動態管護上下足了功夫。
3月13日,倉山區政府辦公室印發《關于成立倉山區永久基本農田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》,并制定《倉山區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后續工作方案》。方案強調,要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管理信息化板塊構建工作,由市國土資源局倉山分局牽頭,于5月31日前完成在“智慧倉山”手機APP中增加“基本農田”板塊,做到農田保護的宣傳內容基本覆蓋。
據介紹,“智慧倉山”手機APP中的“基本農田”版塊共有四大功能模塊,具體包括基本農田展示、基本農田宣傳、基本農田巡查、互動保護等欄目,可展示倉山區基本農田概況。每個永久基本農田地塊均有相應獨立的二維碼。二維碼同時印制在基本農田保護牌和界樁上,在現場掃碼,有上網的手機即可自動連接到“智慧倉山”APP軟件中基本農田展示模塊,手機上將會顯示該二維碼所標志的基本農田地塊基本情況。此外,軟件還支持掃描農田二維碼實現地理位置信息記錄完成簽到功能,讓管理人員更全面地了解巡邏員日常的工作情況。群眾也可隨時拍照上傳告知農田破壞情況,參與到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中來。
3月17日,記者在測試現場看到,掃描二維碼聯接后,手機上立即顯示出地塊相關情況。農田介紹版塊顯現出圖斑,上面用不同顏色標注土地性質和具體位置,下面用文字標明坐落位置、面積和涉及村落等;考勤版塊可按月查閱巡查人員的巡查記錄;農田異常情況上報版塊顯示“請輸入您的反饋意見,衷心感謝您對倉山區永久基本農田的關注與支持,我們會盡快核實及解決您反饋的問題,以更好地保護倉山區永久基本農田!”
據李翔介紹,“智慧倉山”APP軟件目前已有用戶5萬多人,通過這一平臺能有效擴大永久基本農田的宣傳覆蓋面,同時通過巡查和舉報互動,可加強管護力度,實現“精準介紹、精準責任、精準巡查、精準考核”。